升官告別教育部 陳良基不忘高教深耕
蘋果日報/2017.02.05
教育部次長陳良基將於周四轉升科技部部長。陳在facebook以「讓我們一起翻轉台灣高等教育吧! 」為題發表文章,希望在離開教育部之前,把他對高教的翻轉想法與大家分享。陳指出,大學應該是社會創新的原動力,教育部推出「高教深耕計畫」的基本理念是啟發學生學習,使其具備思辨以及真正解決未來人生中面對各種問題的能力。
陳良基提到,台灣的高等教育從1996年起「無節制擴張」(指升格)的噩夢至今,2000年左右導入大學評鑑以便控管品質,2005年起推動「邁向頂尖大學」(5年500億)計畫,這一切佈局中,完全忽視或輕忽少子女化浪潮的來襲,以及產業往創新經濟升級的趨勢。可能有不少政策錯誤源自教育部的失策,也許是心虛,導致近年來教育部面對各類教育關切的壓力,往往只有屈服,政策左支右絀,幾乎喪失了辦教育該有的理想性。
陳良基認為,邁頂計畫促成全國21項研究領域的成果,在全球居於領先地位,產學合作已成顯學,技能競賽及專利表現全球閃亮,但也造成學用落差、與在地和國際疏離、求知熱情消失的缺點。
陳良基指出,2030年電腦人工智慧在職場的專業工作能力已高過任何人類,有25%以上的工作機會可能由機器人取代,目前的「高教深耕計畫」以台灣2030年的人才需要為目標,推動大學社會責任、翻轉學制及教學方法、營造創新創業校園、策略性國際連結。他解釋,這是要讓大學生「刷存在感」、有被需要的感覺,修課和學位盡量鬆綁,給學生真正充實的跨領域學習,具有創業家「整合資源、無中生有」的能耐;建構各校國際化特色,例如期待5年內有數所大學校園能有20%以上的外籍訪問學者、20%以上的外籍學生,並鼓勵優秀的國內大學有一定比例的博士畢業生去世界頂尖大學任教。
陳良基認為,技職教育或技術訓練必須成為主流,教育部透過政策工具引導優秀技職體系持續投入專科職能訓練,技職教育不該是不斷升學的管道,而應該是職場能力分類分級的就業力養成。至於高教該有的前瞻研究,可由教育部結合科技部、經濟部、衛福部、農委會、環保署等單位共同提供經費,協助建置國家級的研究中心,嘗試更多整合並鼓勵學校將創新研究成果,運用於產業界,與國內外產業合作或新創企業。